关于《端午粽子》的三个笑话
发布时间:2022-10-24
浏览次数:446
作者:admin
母亲买了几只红糯米粽,孩子弄了几勺砂糖,准备拌着吃。“哎,这是北方粽,干嘛拌糖呢”,母亲问。“哦,我以为是南方碱水粽。颜色差不多嘛”,孩子说。这故事说明:人在面对未知事物时,容易把它当成旧经验中的旧事···
《端午粽子》笑话一则
(粗大分辨)
母亲买了几只红糯米粽,孩子弄了几勺砂糖,准备拌着吃。
“哎,这是北方粽,干嘛拌糖呢”,母亲问。
“哦,我以为是南方碱水粽。颜色差不多嘛”,孩子说。
这故事说明:人在面对未知事物时,容易把它当成旧经验中的旧事物,并以旧流程来处理。
《粽子与总之》教你三招
(强行混淆)
辩论时,常见一类句式:“1唔理你讲咩都好,2我唔听,3总之……”
在这里包含有三招,第一招叫“提前预判对方动作”,即认定“对方接下来肯定打算开口说话”。
第二招是“全局否定”,即提出“只要你开口,我皆捂住耳朵不听”。
第三招叫“唯一输出”,即强调“总之,我会坚持自己的路子”。
这三招说明:人在面对未知挑战时,往往喜欢先“全盘封堵”挑战者所在的方位,而避免接下来逐招应对。
《弹簧与蛋黄》糗事两则
(过度推演)
“份工我会做到退休”,这是人在辩论时,容易作出的一类“过激反弹”。
因为争辩时,会有一种“对方支持的我统统反对、对方反对的我通通支持”的叛逆心;在其驱动下,容易全盘肯定一些事物。
比方:家里只有咸粽子和碱水粽,孩子抱怨道:“咸粽子的蛋黄不好吃”。家长则反驳道:“碱水粽吃多了对你身体不好”。
这就是一种粗大二元分辨。即:当听到对方否定A时,则直接认为“对方是在支持A的对立面”并批评,不去假设其他可能。
上一篇:端午粽子竞争大,如何让包装能够脱颖而出!
下一篇:端午吃不完粽子怎么处理比较好?
本文标签: